廉洁故事 | 革命烈士——侯筱章

发布时间:2022-07-07

侯筱章,原名侯承寿,1934年考入山东省立济南师范学校读书,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39年,在泰西六支队二营六连任政治指导员, 1942年底,担任县委书记兼县大队政委。1944年8月,侯筱章调茌平县任县委书记兼县大队政委。1945年8月,冀鲁豫边区第一军分区组建六团时,任团政委。1945年12月29日,他率部于茌平城北反击国民党杂牌军的战斗中,不幸以身殉职,年仅24岁。   

服从命令,听从指挥的好政委

1942年是大峰山区抗日战争最艰苦最困难的一年,党中央毛主席号召全党全军克服困难、坚持斗争、战胜敌人,发出了精兵简政的指示。侯筱章坚决贯彻执行这一指示,减少机关干部和勤杂人员,充实连队的战斗人员,并带头精简了自己的坐骑,和宋畔池大队长合用一个挑夫,挑被服、书报,老弱病残安插在地方,连队撤销班、排,成立四至六个分队,每个分队20人左右,干部、战士每人一条米袋,背三至五天的战斗粮。精兵简政以后,部队的政治思想觉悟提高了,战斗力提高了,增强了组织纪律性。

为适应当时斗争形势的需要,部队以连为单位化整为零,分散小部队活动。在据点林立的斗争环境下,依靠群众、依靠正确的情报开展反“蚕食”、反“清剿”、反“扫荡”的斗争。部队通过精兵简政、小部队活动,保存壮大了自己,打击了敌人,巩固扩大了抗日根据地,为1943年下半年部队集中兵力打据点、炸碉堡、发动军事攻势打下了基础,创造了条件。

吃大苦、耐大劳的好干部

1942年、1943年,大峰山区是大旱之年,地里庄稼几乎颗粒未收,群众没饭吃,饿死的人村村都有,而日、伪军还经常出动“清剿”“扫荡”,到处杀人、放火、抢掠。天灾人祸一齐压在人民头上,人民过着民不聊生的日子,部队和人民在艰苦的岁月里,坚持大峰山区的抗日斗争。侯筱章首先以身作则带头节衣缩食,克服困难。他每天节余二两粮食,不动烟酒,每年少领一套军衣、两双军鞋,衣服破了自己缝补,并做到了和全军同志同吃、同穿、同战斗。侯承寿的模范行动教育带动了全体指战员,各连队都以他为表率开展了节约一两粮一分钱的节衣缩食活动,拟定了节衣缩食克服困难的计划,部队全体同志都称赞侯筱章政委是吃大苦、耐大劳的好领导。

善作思想政治工作的好领导

平时侯筱章对部队的政治工作抓得很紧。他经常根据上级指示,结合战争形势和部队的实际情况对部队进行教育,宣传抗日救国的方针政策,提高同志们的政治觉悟。他还经常召集连指导员、党支部书记、文化教员等政工干部开会了解部队的思想情况,研究从严建军的措施。比如,一日两课制度,以连为单位每天上一堂政治课、一堂文化课,通过两课教育,提高部队政治素质、文化水平。侯政委还经常强调从严抓部队的纪律作风,他指示每连以指导员为首组织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检查组,部队每次移防前深入班、排检查执行情况,做到借物归还,损物赔偿,不拿群众一针一线。每次战斗后,检查有无虐待俘虏、扣留战利品、违犯战场纪律等不良现象。侯政委特别注意官兵关系、军民关系的好坏情况,有时他亲自召开群众座谈会,听取群众对部队的批评意见,号召群众帮助部队纠正缺点,搞好军民关系。他经常深入班、排和战士们谈心交换意见,听取战士对领导干部的批评意见,发扬官爱兵、兵尊干、官兵一致的光荣传统。侯政委最关心伤病员的疾苦和健康,在当时生活条件困难的情况下,经常派人到后方医院看望慰问,有时每人送一条毛巾,有时每人送一块肥皂,鼓励伤病员痊愈后,重返部队杀敌立功。1943年初,部队在下巴打了敌人一辆运粮汽车,缴获了几十袋面粉,侯政委命令供给股全部送后方医院改善伤病员的生活。由于侯政委对政治工作做得细,要求严,抓得紧,因此干部群众都称他为政治工作的好首长、党的好代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