廉政时评:基层减负也要讲究张弛之道

发布时间:2024-05-27

  平安街道纪监工委副书记 郑兆芹

  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,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。这释放出了基层减负的新信号,基层减负只有进行时,没有完成时,更要常“减”常思考:有没有落入“精致务虚”的陷阱,有没有陷入“小马拉大车”的怪圈?

  “张而不弛,文武弗能也;弛而不张,文武弗为也。”基层减负也要讲究“一文一武,张弛之道。”一味地“压担子”会让基层干部的工作量过于饱和,导致穷于应付、难以招架,极大地降低基层治理的效率;一味地“甩包袱”会让基层干部面临“无权却有责”的难题,在干事创业时还要小心提防被问责。这些负面现象,不仅无异于增强群众的获得感、影响干群关系,还会影响重大民生政策在基层的落地生根。因此,理清基层减负的权责关系,该紧时则紧,该松时则松,更能激活基层治理的“一池春水”,为基层注入发展新动力。

  给职责权限划界。职责不明,则容易产生上下级和部门之间的扯皮、推诿现象,甚至会重现“谁都管、谁都不管”和“谁都干、谁都不干”的问题,一旦出了问题,谁都不想承担责任。要厘清上下级之间、部门之间的权责归属,按照权责一致要求,建立健全权责清单,科学地规范“职责属地”,这样既能防止上级层层向基层转嫁责任,也能让基层居其位、安其职,明确干事创业的方向。

  给制度规范加劲。基层减负最怕“只刮一阵风,风过了无痕”,有时老问题解决了,新问题又登场;问题紧一紧就好转,松一松就重现。减负要减到刀刃上,如果在减负时,存在“明减暗不减”,只减无关紧要的事项,将原本的形式主义等重新“粉饰”一番再登场,那减负就成了“一纸空谈”。要在建立巩固长效机制上下硬功夫,充分吸取前车之鉴,把减负中探索出的成熟经验和有效成果固化下来,确保问题不反弹,才符合基层的需求和期盼。

  给担当作为撑腰。基层减负减的是形式主义等“虚活”,加的是冲锋在前的责任,在减负的同时,更要激发基层干部的精气神,让人人都有“虽千万人,吾往矣”的担当和信念。要给基层干部容错的空间、纠错的机会和试错的底气,让他们放下心中包袱、轻装上阵,勇于到重要岗位上锻炼自己、敢于到重大项目上攻坚克难,让想干事、能干事的基层干部脱颖而出,让基层在减负的同时也能按下发展的“快进键”。